在试管周期中,专家会将囊胚移植到母体子宫内的合适位置上。囊胚需在此黏附、侵入,从而完成着床过程。但部分女性会在此期间出现着床失败、宫角妊娠、异位妊娠等不良情况。
专家在胚胎模拟移植的实验中发现,存在异常子宫内膜蠕动的女性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极大。研究结果也表明,胚胎移植前子宫内膜蠕动波频率>3次/min时,临床妊娠率会显著下降。
美国HRC-Fertility生殖医疗集团专家指出,子宫内膜层与粘膜下肌层通过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等相连,子宫粘膜下肌层的收缩会牵拉内膜运动,进而出现子宫内膜蠕动波(endometrialperistalsis wave,EPW)。
通常,子宫内膜蠕动波随月经周期表现出周期性变化。卵泡发育早期,子宫内膜由宫底向宫颈蠕动,幅度较大,可排出经血、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卵泡发育晚期,子宫内膜由宫颈向宫底蠕动,蠕动波频率较高,可将精子送入宫腔,增加精、卵结合几率;排卵后、胚胎的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由宫颈向宫底蠕动,蠕动波频率较低,强度减弱,可为胚胎着床提供合适的环境。
正常蠕动波的方向和频率会随着卵泡的生长和排卵而发生变化,有利于精子在生殖道内的快速运送,也会使宫腔内的液体流动起来,为胚胎着床提供必要的养分。而异常的蠕动波则会影响胚胎的移动,导致胚胎着床失败、宫角妊娠或异位妊娠等。
在月经期,如果子宫内膜蠕动波异常,脱落的子宫内膜可能会被排向盆腹腔。在雌激素结合受体的刺激下,脱落的子宫内膜可能会在盆腹腔内种植、增生,进而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排卵期,如果子宫内膜蠕动波异常,从宫颈向宫底的子宫内膜蠕动波频率过强,则可能将胚胎推向宫角及输卵管,从而增加异位妊娠的风险。
在着床期,如果子宫内膜蠕动波频率过高,会妨碍胚胎的定位、粘附过程,使胚胎难以顺利着床。另外,子宫收缩频率增高、宫腔内压力增大,会增加子宫动脉的血流阻力,从而导致子宫内膜组织血供不足,进而影响胚胎着床。
HRC专家表示,子宫内膜蠕动波异常可能与调控子宫收缩运动的因子释放或受体及其敏感性异常有关,如缩宫素、胆碱能递质等。一般可通过孕酮、间苯三酚、阿托西班等抑制子宫内膜蠕动,促进囊胚着床,改善妊娠结局。(注:不作为用药依据,具体请谨遵医嘱!)
此外,心理因素也可能是导致这些调控因子发生异常的原因之一。女性过度紧张甚至恐惧时,会影响体内激素的调节,导致缩宫素、前列腺素F2α等释放增加,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导致子宫内膜蠕动波频率增加,影响囊胚着床。所以,女性应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除子宫内膜蠕动波外,囊胚移植的时机和移植后的管理等,也会对囊胚着床产生影响。
1、移植时机
子宫内膜在厚度合适且容受性良好时,受到激素调节作用,会出现吸收、分泌等功能,产生大量利于囊胚着床的蛋白质和大分子物质。所以要把握好移植时机,在子宫内膜厚度为8~12mm、血流丰富并且细胞分裂良好时,再进行囊胚移植。
2、移植后管理
囊胚移植后专家会根据女性的身体情况注射适量的天然黄体酮,以促进黄体细胞增生,促进孕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增加子宫容受性,支持黄体功能,提高囊胚着床率。同时抑制免疫反应,防止囊胚被母体排斥而导致着床失败或流产。
囊胚一般会在移植后的第3~4天着床。HRC专家建议女性先卧床休息4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或过于劳累。长期卧床对囊胚着床帮助不大,甚至可能还会导致流产等不良情况发生。因而女性在休息48小时后可适当运动,如散步等。
囊胚移植后,女性应健康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食用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适时补充水分等。另外,女性可多食用蛋白质含量高的食材,如鱼肉、奶制品、蛋制品、豆制品;多食用叶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西柚、菠菜、橙子、动物肝脏等。
囊胚移植后,部分女性会出现轻微腹痛、阴道少量流血等情况。这是正常现象,休息一段时间便可恢复,无须担心。
客服咨询:400-111-1951
服务咨询:155-0121-7090
中国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二区3号楼6层01室
ROOM 01, FLOOR 6, BUILDING 3, HANWEI INTERNATIONAL ZONE 186
NANSIHUAN WEST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美国办公室:17800 Castleton St, Unit 263, City of Industry, CA United States, 91748
微信扫码添加VIP客服